上海有條“恒大路”他們的事跡不應被遺忘
由內容質量、互動評論、分享傳播等多維度分值決定,勛章級別越高(),代表其在平臺內的綜合表現越好。
雖在意料之中,但在官方新聞里看到,還是不免有些感嘆。想當年廣州恒大隊意氣風發,8次獲得中超聯賽冠軍、亞冠聯賽兩度折桂,世界一流教練和球星紛紛前來效力,“金元足球”風生水起。正如《桃花扇》中所寫的:“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昨天新聞報道,被足球迷戲稱為“許皮帶”的許老板,已被“依法采取強制措施”,人關在里頭了。這些年燒錢燒下來,虧空了多少?數字已經超出了升斗小民可以理解的范圍。看到這條新聞,忽然想起來:在上海浦東的楊思,有一條名字一樣的“恒大路”,當然和房地產商沒有什么關系,這條路的歷史在許老板生出來之前就已存在多年,“恒大”這個名字背后,是上海楊思地區一段民族工商業的歷史,可惜當年的工廠和人物,如今已鮮有人提起。
恒大路之得名,來自民國時代楊思地區的恒大紗廠。楊思舊名“楊師”,據說名字的來源是明代曾有位塾師在此生活,掐指算來,也該有五百年以上的歷史。楊思歷來為浦東名鎮,清嘉慶元年(1796年)建楊師橋市,市面已經做得蠻大。沿楊思港先后建立北街、南街和后長街,商業興旺。進入民國,民族工商業得到發展,1920年,浦東鄉賢穆湘瑤參與創辦了恒大紗廠,次年恒大紗廠出資修筑恒大路,再次年發起修建了從周家渡到周浦的交通干道上南路。當年的上南路有鐵軌通行小火車,楊思的棉紡工業盛極一時。“恒大”有紗錠1萬錠,額定資本50萬金,“論設備,資本、管理、生產均恒大為先”。他們生產的“飛機”牌棉紗銷售全國各地,“彩色飛機牌”銷往南洋,工廠一片興旺景象。
研究上海歷史的朋友對穆湘瑤的弟弟穆藕初更為熟悉。穆家是川沙楊思本地的棉紡世家,到其父穆琢庵時,在上海南市十六鋪開設穆公正花行。弟弟穆藕初留學美國求學于威斯康星大學、伊利諾伊大學和得克薩斯農工大學,回國后投身實業建設,創辦德大、厚生、豫豐等紗廠,包括老家楊思在內,先后開辦16個改良棉種試驗場。穆藕初愛好昆曲,參與創辦昆劇傳習所,這段事跡和今天的主題不搭界,暫時略過不提。雄心勃勃的穆藕初遭遇抗戰,一生奮斗的心血毀于一旦,除少數棉紗廠拆遷至西南、西北內地外,大量廠房毀于兵燹或遭日軍占領。1943年,穆藕初在重慶病逝,留下的遺言是:“我一生從事棉紡織事業,棉紗事業為我心之所歸,我死之后,只須為我穿土棉織之物,不需絲綢之物,不宜厚葬。”
穆湘瑤先生比穆藕初年長兩歲,出生于1874年。他沒留過學,但中過舉,也做過清朝的江蘇咨議局議員。上海光復后,擔任滬軍都督府警察廳長和三林、楊思、塘橋三鄉總董。他事業的格局不如弟弟,更多地是造福鄉梓,組織開浚楊思港、參與籌辦上南縣道,擔任過上南交通股份公司總經理。穆湘瑤體格強壯、精通拳術,喜歡體育,是滬學會體育會的創始人,后來成為上海商團公會,是由上海鄉紳領導的地方武裝。鄉人多以“武舉人”稱呼他,以至于人們忘記了他中舉靠的是文章,是道道地地的“文舉人”。穆湘瑤樂善好施,他把家鄉楊思的貧民分為極貧、次貧、貧戶三類,分檔進行救濟。和弟弟一樣,他對生死看得很開,1937年病逝前叮囑火葬,并不立墓碑,不占用耕地。
可惜!當年鄉賢實業救國的努力,已經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如今的恒大紗廠舊址正在進行升級改造,根據官方說法,會將“辦公、商業、公寓等不同業態有機融入工業遺存”,彰顯“文化+消費+科創”的“現代城鎮”新名片。我不知道未來的更新項目會不會給穆氏兄弟留一點地方,哪怕一間紀念室、一塊紀念碑。他們的事跡不應被遺忘。后世當人們提起“恒大”兩個字的時候,不應該只是想起一個河南房地產商和他的華麗冒險。
未來這里叫“新象限·楊思·紗廠”
浦東曾有不少以“恒大”命名的地標
希望當人們說起“恒大”二字,想到的不僅僅是一枚锃光瓦亮的皮帶頭。
本人新書《老周望野眼:穿街走巷中的城市史》已由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掃描下圖二維碼。
感謝讀者朋友長期以來的支持和鼓勵。
“你們都是我老師”和“千萬覅叫我老師”
靜安工人體育場和四行孤軍的體育生活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中國產業園區招商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部份內容收集于網絡,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刪除 13524678515 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