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史韻這些珍貴新老照片對比帶你夢回周家渡!
一片城區的居民、建設者和來埠訪客的互動活動,會形成這片城區的空間樣貌,我們從城區的空間樣貌也可以聯想到這里人們的作為、氣質和愿景。上海浦東百年老渡周家渡的社會地理變遷,正是當代中國社會變革的一個典型樣本。
19世紀,以老城隍廟為標志的上海老縣城是本土的消費中心,它的周遭一眼望去,是廣大的田野鄉村,而周家渡僅僅是一個隔江相望的舟楫小渡。上世紀30年代,縣城北面、西面的租界業已形成“十里洋場”的市中心,周家渡則打造了化鐵廠、毛紡廠、化工廠、小鐵路,看看一片忙碌,很有點鬧鎮樣子。還有成排的早期產業工人工房,從時興的“老虎天窗”望出去,可以望見這里的人們試圖追上現代化進程的腳步,然而這個美夢毀于日軍侵華戰爭。好不容易,上世紀50年代在這片土地上建起了大規模的重化工業基地,廠房雄偉,煙囪林立,尤其上鋼三廠已將蕞初的和興化鐵廠擴地百倍,提升產能,在全國鋼鐵行業赫赫有名。但是,與老工廠交錯雜處的棚戶社區也一直存續到上世紀90年代末。重化工業的崛起使國家快速積累起強大實力,而棚戶社區的駁雜灰色也被包裹進中心城區,顯得那樣格格不入。國強和民富如何共同提升,成了當代中國社會改革的重大課題之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浦東開發開放的號角吹響,周家渡作為浦東沿江帶現代工業文明發端地區之一,開始華麗蛻變,快速追趕城市化步伐,后來又借助上海世博會的契機實現了區域功能的進一步優化提升。讓我們走進周家渡,看一下她的城區空間樣貌變遷,再回憶起那些值得記憶的人物故事。
2005年的黃浦江周家渡岸線,銹帶夾江。城市主河道的重工業及其航道功能,已經限制了城市、產業和百姓生活的持續發展。
2015年,這里已經成為沿江綠帶、國際文化展演區、中外企業集團總部區,魔都新地標。還有近一倍面積的發展儲備地塊。棚戶區居民搬遷到附近的新建居民社區,趕上了好日子。
2005年的上南路口。從左至右:消防瞭望塔(當時浦東制高點)、上鋼三廠主樓、上南路、雪野二村。
2016年,在此原址新建的地下時尚購物街和娛樂平臺“陽光谷”、中華藝術宮、停車場(在建)。
2010年周家渡老城區改造后的雪野二村。
原周家渡棚戶區東書房社區的東村路商販街。蕞早可追溯到民國時期的福星浜,填浜成路,貧民聚居。
東書房棚戶區原址,現在是世博大道,左側是世博園文化中心,右側將建國際金融總部。
2010年前的周家渡街道醫院擠在一條窄弄中,功能受限。
新建的周家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一甲級醫院, 為14萬人口提供周全的醫療基本保障服務。
2004年上鋼三廠總部大樓和周遭棚戶區。
上鋼三廠搬遷后,在原址上建成大型國際展覽館、中國央企總部區建筑群。
1930年代周家渡小火車的上南線始發站。
建國后,在民國小火車車站原址上的周家渡輪渡站,隔江的南北碼頭出門就是上鋼三廠、江南造船廠。
2006年周家渡輪渡站拆除,2010年原址建成慶典廣場。廣場中央就是民國小火車站舊址。
快速開通微博你可以查看更多內容,還可以評論、轉發微博。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中國產業園區招商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部份內容收集于網絡,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刪除 13524678515 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