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工業園高橋云港上演“變形記”
左圖拍攝于2022年,右圖為當下園區實景圖。
《杭州日報》2023年3月28日7版報道了高橋云港正式開園。
沿荊長路向南而行,轉入三倉路再至萬和路,一座被綠意與科技感包裹的產業園區躍入眼簾。這里是高橋云港,一個隱匿于余杭核心區繁華深處的“工業新生樣本”。
漫步園區,蕞直觀的感受是“變”與“不變”的精妙平衡。那些“空中縫合”的老廠房,在保留原有容積率的同時,通過創意改造與科技賦能,實現空間體驗的質的飛躍;樓體磚墻未改往昔輪廓,而內部的防水加固、結構優化等隱蔽工程,卻讓其得以用更堅韌的“筋骨”抵御雨雪風霜;不改樸素本色的建筑外立面,被大幅涂鴉彩繪“點亮”,讓工業遺存煥發出青春活力;廢棄的工業裝置和零件,經匠心重塑成為訴說往事的藝術裝置;林蔭道兩側的行道樹依舊蔥郁,樹蔭下卻“長出”輕食店與無人便利店,為園區生活平添便捷與溫度……
從廢棄廠房到數智園區,高橋云港借助有機更新的巧思和持續煥新的實踐“脫胎換骨”,在歲月更迭中,始終向上生長。
高橋云港的故事,要從20多年前說起。
這片占地約255畝的土地,自2002年起便承載著“高橋工業園”的產業記憶——整個園區曾容納21家廠區,以及151家以電焊廠、汽配公司為代表的低小散租戶。粗放型發展模式帶來的噪聲污染、安全隱患等問題,令周邊居民苦不堪言。
2017年,余杭區啟動高橋工業園改造計劃,次年即完成整體收儲。然而受限于規劃條件與產業資源,這片區域陷入了長達數年的發展停滯。
轉機出現在2022年。隨著杭州城市更新戰略的縱深推進,破解產業發展空間制約的迫切需求,讓高橋工業園重獲關注。這一次,余杭區攜手阿里巴巴集團,以園內存量建筑物為基礎,采用“政府主導、社會資源和優質運營商參與”的綜合開發模式,秉持綠色低碳理念,對這片沉睡的土地進行了系統性重塑。
12個月的精耕細作,終換得滿園新景。2023年3月底,高橋云港正式開園,以“先進產業+高端商務+品質生活”的復合形態,重新定義了城市更新的打開方式。彼時,《杭州日報》區縣(市)新聞版及時報道了這一蛻變,讓這個從“老破舊”到“新生態”的園區,以亮眼姿態重回公眾視野。
開園僅兩年多,高橋云港就以令人矚目的速度在余杭區的產業版圖上嶄露頭角,接連斬獲了“四星級園區”“未來科技城科技中小企業創新載體”等多項殊榮。
“我們用軟性服務攻克硬件短板,實現揚長避短?!备邩蛟聘蹐@區負責人沈穎表示。自開園以來,高橋云港持續優化園區環境,全力營造開放、活力、和諧的氛圍,讓園區實現從“辦公場所”到“活力社區”的躍升。
在“有溫度”的社區氛圍之外,高橋云港還著力提供全方位的專業服務。靈活的辦公空間定制、政策上門解讀、展會宣傳、政府接待和客戶游園接待……企業只要提出需求,就能享受到由專業政企服務團隊提供的“一站式”服務。
以孚嘉科技為例,園區先后助其成功申報了“省內首版次軟件”和“浙江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皩I導師把復雜的政策條文轉化為可操作的申報指南,這種貼身服務讓我們事半功倍?!辨诩慰萍夹姓偙O張航由衷贊嘆。
開園兩年多來,高橋云港成功吸引了瓴羊、斑馬智行、山丘生物等40余家創新企業入駐,逐步形成以AI應用、大數據服務、直播電商、生物科技為核心的未來產業集群。
園區的“熱乎勁”,也悄悄漫向了周邊的高橋村。這個曾經缺少存在感的村落,如今因園區的崛起重獲生機:集體地塊被盤活,閑置農房火爆滿租,家家戶戶翻新房子;村里的美食街、停車場、便利店越開越多,配套設施越發完善,公共服務不斷升級……高橋村,正從“產業洼地”蝶變為“共富引擎”。
“企業客戶沒來園區之前,多少會有所顧慮,但實地看過后基本都覺得好?!弊鳛楦邩蛟聘弁懽冎玫膮⑴c者和見證者,沈穎對于園區的變化深感自豪,“園區越來越熱鬧,周邊商鋪也越來越多。整體比我當年剛來這里時好太多了!”
促成轉變的關鍵,在于運營團隊不懈的創新實踐與深刻的理念革新。從舉辦AI工具展,將其打造成常駐園區的“AI百龍巢”,為企業提供“一站式”AI賦能平臺,到投入大量時間深入企業,精準把握其需求、優勢與痛點,高橋云港運營團隊不僅讓入駐企業感受到省心與高性價比,更在創業者心中播下了信任的“種子”,帶來了員工的幸福感與獲得感。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中國產業園區招商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部份內容收集于網絡,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刪除 13524678515 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