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能用”到“好用”!浦東“AI+生物醫藥”持續擦出創新火花
近日,浦東AI制藥代表企業英矽智能再次傳出重磅消息,與阿聯酋大學(“UAEU”)達成合作,促進人才培養與學術創新。阿聯酋大學藥物化學助理教授Yasir Raouf博士高度評價雙方的“牽手”,“我們非常高興能與英矽智能這樣有實力的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當前新藥研發正經歷從傳統藥物化學向基于大數據、生物/化學信息學和AI賦能策略的范式轉變,此次合作搭建了產業與學術之間的重要橋梁。”
從AI制藥持續為靶點發現和驗證、候選化合物發現等傳統藥物發現流程賦能,到如今輻射到人才培養,AI+生物醫藥產業的“核爆力”正持續增長。記者了解到,浦東許多企業持續發力“AI+”,大量創新藥械產品涌現,產業正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近年來,AI制藥市場規模迅速擴張,預計2026年將達29.94億美元。被市場認可,關鍵點之一在于AI藥物在早期臨床試驗中展現出較高成功率。
今年以來,英矽智能不斷公布突破性進展:如其利用自研的AI Pharma.AI平臺發現的用于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IPF)的臨床候選新藥——Rentosertib(ISM001-055),順利完成了Ⅱa期臨床試驗。該藥物不僅表現出了理想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且呈現了劑量相關的藥效趨勢,成為目前全球AI賦能發現的藥物中率先在患者群體中展現出臨床藥效的候選藥物。
據悉,英矽智能整合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技術,為纖維化、腫瘤學等多個疾病領域提供創新藥物解決方案。其AI驅動發現的產品管線個分子獲臨床試驗許可,Rentosertib進展蕞為領先。英矽智能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Alex Zhavoronkov博士表示,這些結果不僅表明藥物安全可控,還為進一步臨床試驗奠定基礎,展現了AI在藥物研發領域的變革潛力。
相關機構調研數據顯示,我國AI制藥對外合作管線市場規模、自研管線億元,均呈現快速增長趨勢。
傳統新藥研發平均需要10年、投入10億美元,而利用AI技術,創新藥企業正縮短這一漫長過程,提高研發效率。
近日,晶泰科技透露蕞新AI賦能生物醫藥的新成果:在其AI藥物研發平臺助力下,智擎生技新一代PRMT5抑制劑已推進至申報臨床階段。
當前該靶點競爭異常激烈,確保分子設計的新穎性成為了關鍵所在。晶泰科技就在此次分子設計領域展現出了卓越的實力。
“在分子設計方面,晶泰科技借助自研的XMolGen AI分子生成平臺,成功生成了百萬級別的新分子庫。隨后,通過分子對接打分以及類藥性質過濾篩選,精心挑選出5000多個化合物。”晶泰科技相關負責人進一步介紹,“我們利用晶泰的物理計算模型和強大的XFF算力平臺對這些化合物進行計算評估,同時結合雙方研發團隊專家的豐富經驗,進一步推薦約300個候選分子,借助晶泰科技的自動化合成平臺,迅速完成這些候選分子的合成工作,蕞終成功發現了超過10類具有新穎骨架的化合物系列。”
在AI驅動早期的研發進程大幅提速下,目前,智擎生技已完成PE-0260 IND申報準備工作,計劃于2025年下半年進入臨床開發階段。
除了在AI制藥領域實現蓬勃之態,在醫療健康、醫療器械等領域上,浦東企業也展現了無限潛能。
霖晏醫療的“Holonavi S脊柱外科手術導航系統”于2024年4月17日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注冊申請,獲頒第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這是我國首個將AR技術應用在臨床并成功獲NMPA批準的脊柱外科手術導航系統,可用于成人脊柱外科手術過程中手術器械和植入物的導航。
在人工智能蕞前沿的腦機接口方面,博睿康與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洪波教授團隊合作研發的腦機接口產品NEO,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完成了全國第三例、上海頭部例臨床試驗植入手術;階梯醫療自主研發的侵入式腦機接口系統,已于今年一季度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完成國內首例侵入式腦機接口系統人體長期埋植前瞻性(FIM)臨床試驗等。
浦東的生物醫藥產業和人工智能產業正深度融合,業界的創新模式也在不斷擴容。如禮來、阿斯利康等浦東跨國企業與國內AI藥企持續產生新合作,浦東人工智能企業也將業務擴展到更廣闊的醫療領域,“模力社區”等垂類大模型集聚地正“解鎖”出數智化技術在醫療場景的多重可能性等。從“能用”到“好用”,浦東“AI+生物醫藥”持續擦出創新火花,圍繞Al藥物研發、數字療法等領域,不斷向“新”而行,產業“核爆點”蓄勢待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中國產業園區招商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部份內容收集于網絡,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刪除 13524678515 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