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深山中被遺忘的軍工廠曾是蘇聯援華項目之一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工業基礎十分薄弱,無法生產像樣的工業產品。新中國頭部個五年計劃(1953-1957)集合全國人力物力來建設數百個大型工業項目,構成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來推動新中國各經濟領域的發展,早日實現工業化。
但以當時新中國的建設水平,想要依靠自己的能力完成,無異于異想天開。因此,我們只能求助“老大哥”蘇聯,希望蘇聯能派遣專家來華幫助建設。1954年,中蘇雙方蕞終確定了“一五”時期蘇聯援建的156項重點工程。
江西九江儀表廠,就是蘇聯援助的156個項目之一。工廠于1959年動工建設,主體設計則由蘇聯專家負責,從職工住房,到生產廠房,均有著蘇聯風格。1959年,工廠部分投產,同時還籌建一所技術學校為工廠培養技術工人。
然而1960年前后,由于中蘇關系的惡化,蘇聯單方面撤走了在中國的全部專家,并且撕毀了和中國簽訂的243個合同,廢除了和中國進行合作的257個科技項目。蘇聯專家的撤走,并停止了對設備、器材、和技術資料的供應,儀表廠的建設和生產運營陷入到嚴重的困境中。
但隨著三線建設的開始,九江儀表廠再次回歸到人們的視野中,國家撥錢配人,大批企業干部職工、高校科研人員來到這里,儀表廠得以再次開工建設。歷經多年建設,儀表廠蕞后建成七個分廠和一個實驗站。主要生產軍品艦船自動舵陀螺儀,大量裝備在艦艇中。
80年代,隨著國際局勢和國內經濟發展形勢的轉變,軍事工業開始慢慢向民品轉移。在民品的道路上,儀表人咬緊牙關、拼搏進取,逐步走向正軌,成為中國造船行業導航儀表的領頭羊。
如今,儀表廠舊址廠早已完成它的歷史使命,長眠于深山之中,經過幾十年風雨的洗禮,變得有些滄桑破敗。一棟棟高大的樓房,不合時宜地矗立在山谷里面,任憑風吹雨淋。曾經巍峨莊嚴的廠區大門,曾經忙碌的廠房車間,曾經人聲鼎沸的禮堂學校,都逐漸被時光的塵埃層層覆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中國產業園區招商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部份內容收集于網絡,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刪除 13524678515 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