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6區未來產業簡評①浦東新區:不缺平臺和人才轉化能力待提高
(編注:該文為澎湃科技與上海中創產業創新研究院聯合發布的“搶占未來產業”系列報道之一,原文首發于澎湃新聞)當下全球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正在加速演進,各國都在積極孕育孵化代表新興科技方向、引領產業升級發展的未來產業,搶占競爭制高點。
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要在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氫能與儲能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組織實施未來產業孵化與加速計劃,謀劃布局一批未來產業。近來,上海、深圳、浙江等各省市均積極布局未來產業,力圖增強發展動能,重塑區域競爭優勢。
關于未來,充滿著種種可能,何種產業才能堪稱未來產業?如何才能為在這場關于未來的競爭中搶占先機?澎湃科技聯合上海中創未來產業研究院特推出“搶占未來產業”專題報道。
自2022年9月上海發布《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 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后,上海各區縣也在快馬加鞭全面推動未來產業落子布局。未來產業的發展要依托于現有基礎,那么各區縣都具有哪些先行優勢,又存在哪些有待加強的短板,本篇以浦東新區為例,剖析該區在發展未來產業的強與弱,以及推動未來產業發展的路徑。
作為上海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浦東新區具有理念領先、科技領先、產業領先、平臺領先等“四先”優勢,是蕞有條件率先打造成為上海未來產業策源地和引領區的區域。
理念領先:發展未來產業,需要政府和社會有國際視野和前瞻意識,同時還要有對待新事物的更加包容的政策和寬容失敗的心態,浦東新區始終站在創新理念的前沿。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浦東新區開發開放初期,便選擇生物醫藥、集成電路作為張江高科技園區的主導產業來培育,這在當時就是對未來產業的前瞻布局。此后,浦東新區一直站在中國乃至世界科技產業發展的前沿,從政府部門到產業園區,經濟管理者們始終對前沿科技產業保持敏銳的嗅覺,始終與全球創新網絡和熱點創新區域保持頻繁接觸,持續不斷引進國內外科技領軍企業和創新創業團隊。因此,浦東新區具有發展未來產業的內在創新基因,同時也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創新環境和創業氛圍,加上多年來積累的創新資源、人才隊伍以及硬核科技產業基礎等,具備主動探索、認識以及發展未來產業的思想條件。
科技領先:浦東新區始終站在科技創新的前沿。發展未來產業,核心是要具備在前沿技術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浦東新區開發開放過程中,始終將眼光放在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的前沿,謀劃布局了中科院上海高研院、上海藥物所、上海科技大學、李政道研究所、朱光亞研究院等一大批頂尖科研機構,打造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品牌活動,上海交大、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國內知名研究型大學也在浦東設立了研究機構。目前浦東新區擁有已建和在建大科學裝置10個,建成了全球規模蕞大、種類蕞全、綜合服務功能蕞強的光子大科學裝置群。上海已設立的三個國家實驗室中,有兩個布局在浦東新區(分別是張江實驗室、臨港實驗室)。這些科學平臺、科研機構以及研究型大學是推動科技自立自強的創新主體,將為浦東新區發展未來產業提供強有力的基礎理論支撐、科技創新策源以及技術轉化服務。
產業領先:浦東新區擁有引領未來產業的硬核產業體系。未來產業不是憑空而來,發展未來產業也非坐而論道。從浦東新區正在重點打造的“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三大先導產業以及“中國芯、創新藥、智能造、藍天夢、未來車、數據港”等六大硬核產業體系看,與未來產業五大領域具有很高的契合度,甚至有相當部分的未來產業細分領域的主戰場就在浦東。未來健康領域,張江藥谷代表著國內蕞高水平,還專門設立了基因和細胞治療產業園。未來智能領域,張江人工智能島是國內人工智能高地,集聚了微軟、平頭哥、百度希壤、云叢科技等一批國外內領先的人工智能企業。未來能源領域,華能核能技術研究院聚焦超高溫氣冷堆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奧威科技的能量型超級電容器產業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未來空間領域,浦東擁有商飛、藍劍、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等一批航空航天領域的龍頭企業和科研機構,在空天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方面有良好的基礎。
2020年8月6日,上海,航拍張江人工智能島。視覺中國 圖
平臺領先:浦東新區擁有支撐未來產業的高端專業平臺。上海市頭部批三個未來產業先導區,有兩個是在浦東新區,分別是張江未來產業先導區、臨港未來產業先導區。其中,張江未來產業先導區的特色是“創新策源”,依托張江科學城豐富的創新資源,強化未來產業創新策源功能,打造“中國藥谷、中國硅谷、中國智谷”和綠色低碳示范園等未來產業的品牌地標。臨港未來產業先導區的特色是“硬核科技”,用好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先行制度優勢和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等前沿創新窗口,依托“AI創新港、動力之源、大飛機園”等產業載體,構建未來智能產業集群、未來能源產業集群和未來空間產業集群。在建設未來產業加速園方面,浦東新區也有很多優勢非常明顯的平臺載體,如張江人工智能島、張江細胞與基因產業園、金橋5G產業生態園、臨港大飛機園等。
高水平人才相對欠缺。未來產業是基于前沿顛覆性技術的創新成果,浦東建立了世界一流的科學設施、科研平臺,但在高水平人才尤其是頂尖科研人才集聚方面,與國內外科創領先地區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缺少對未來科技產業有前瞻預見能力和統籌把握能力的戰略科學家;缺少能夠打通多個領域以及創新鏈前后端的復合型人才;在未來產業關鍵領域的基礎理論研究和核心技術攻關方面,缺少世界級的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在未來企業培育方面,缺少像喬布斯、馬斯克這樣的創業人才。
成果轉化能力有待提升。有了好的平臺和人才,形成了好的科技成果,怎么讓這些成果實現高效的轉化,這也是當前浦東新區需要重點破解的問題。比如,科學家有了新發現,或者研究人員有了新的技術成果,哪些成果能轉化,哪些成果可以幫助企業解決關鍵技術問題,缺乏有效的挖掘、驗證、對接機制;在企業孵化培育方面,浦東新區有一批較高水平的孵化器,但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國際頂尖孵化器;與國內部分城市相比,政府的創新引導基金投入相對不足,也是當前浦東新區面臨的問題之一。
優質產業用地空間相對不足。未來產業具有很強的人才驅動型特征,而人才對區位條件和配套環境的要求比較高。從目前浦東新區產業開發和建設用地的局面看,張江科學城和金橋開發區的綜合條件比較好,對高層次人才特別是國際化人才的吸引力比較強,但是可供開發的增量產業用地空間都非常緊張,經過上一輪建設規劃調整后,張江科學城的產業用地空間進一步被壓縮。與此同時,這些區域還有不少相對低效的存量產業用地,包括一些鎮級產業園區,產業用地的統籌規劃與二次開發等問題比較緊迫。
堅持“三力”齊發、打造未來產業高地
浦東新區在未來產業發展方面有著很好的基礎條件,但如何將創新資源優勢轉化為未來產業勝勢,還需要在高端人才集聚、技術成果轉化、空間資源優化等三方面下功夫,為浦東打造成為未來產業的策源地和引領區提供有力支撐。
提升高水平人才集聚力,強化創新策源功能。建設布局1-2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研究型大學,支持國家實驗室、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水平科研機構面向全球招攬人才,發揮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和浦東新區院士交流中心等高端平臺作用,集聚國內外頂尖的科學家和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真正用好用活這些高能級的設施和平臺,在前沿技術和未來產業領域形成更多的科學新發現、技術新發明。面向全球科技人才發布浦東未來技術“揭榜掛帥”重點項目,引進國內外高層次科研人才、產業領軍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圍繞未來科技產業重點領域,加大對青年科學家的支持,加強跨界復合型人才培養。
提升“科產金服”融合力,強化產業引領功能。圍繞前沿顛覆性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浦東新區要進一步完善創新生態,構建從前端技術挖掘、概念驗證,到中端企業孵化、小試中試,再到后端產業加速、生產制造的全流程創新服務體系,加快推動未來產業技術的轉化落地。支持大學、科研院所、科技企業、投資機構等建設概念驗證中心,打造一批未來產業領域的標桿孵化器、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等孵化平臺,建設一批未來產業加速園,支持國內外科技服務專業機構落地發展,設立未來產業領域的創新引導基金,引導風險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支持企業通過科創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實現上市融資。
提升空間資源保障力,強化資源配置功能。高起點、高水平推動實施張江科學城和臨港新片區兩個未來產業先導區的規劃布局,推動一批未來產業加速園建設,支持未來產業領域的市級特色園區申報和建設,形成未來產業先導區、加速園以及特色園區的產業空間體系,重點保障相關區域內的前沿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以及未來產業發展等用地需求。針對部分區位條件較好、周邊配套服務較完善的區域,要加快低效產業用地二次開發,為未來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空間保障。同時,針對二次開發或新開發的區域,要進一步提升空間資源利用效率,探索混合復合用地模式,積極推動工業上樓、提高容積率。(作者:芮曄平 上海中創產業創新研究院副院長)
注: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注明出處!
申行漫記|上海為何是我心中的“愛樂之城”?
“金”彩對話謀發展|上海金橋推進新材料產業共筑創新生態鏈
2025年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白內障與復雜晶狀體疾病診治學習班在滬舉行
津味話劇《雨夜驚魂》主創見面會在上海松江舉行
“閔行產后康復師”勞務品牌推介會在上海舉行
美食盛宴席卷航班 彰顯夏日水岸魅力
2025“親情中華·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上海營)精彩掠影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常年法律顧問:上海金茂律師事務所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中國產業園區招商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部份內容收集于網絡,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刪除 13524678515 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