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上海造”浦東謀劃布局讓產業“跑”起來
中新社上海10月29日電題:人形“上海造” 浦東謀劃布局讓產業“跑”起來
走進位于上海浦東張江的國家地方共建人形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國地中心”),幾個訓練場景內一派忙碌,工程師們埋頭于為“青龍”進行各種模擬訓練,分秒必爭,連喝口水的時間都略顯奢侈。
此時,人形“青龍”正被吊裝在機械架上做行走前的進一步調試。就在同一時間,隔壁房間內另一臺“青龍”的自動分揀調試也在進行中。
距離“青龍”不遠、同在浦東張江的傅利葉近日再次發布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通用人形機器人gr-2。與頭部代相比,gr-2在硬件、設計、開發框架等多個關鍵環節帶來了令人矚目的創新和提升,展現更靈活、更強勁、更開放的特性。
當前,浦東新區可謂上海人形機器人“密度蕞高”的區域。來自浦東新區科技和經濟委員會的統計顯示,圍繞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浦東在整機本體、智能軟件、硬件核心零部件等方面加快謀劃布局,其產業規模已超過200億元人民幣。
整機本體方面,2023年中國國內發布的12款人形機器人中4家出自浦東。智能軟件方面,浦東擁有一批中國國內高性能計算芯片領軍企業,集聚30多家大模型企業,為人形機器人的“大腦”“小腦”提供助力。硬件核心零部件方面,浦東在關節執行器、傳感器和靈巧手等價值鏈高端環節研發制造能力日益增強,擁有國內領先的關節執行器研發制造企業,集聚一批高精度研發制造企業。
“應該說2024年是產業爆發的元年,特斯拉發布‘擎天柱’以及ChatGPT的橫空出世,兩大技術的疊加驟然增加了這個賽道的關注度和可看性。”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COO朱星說。
技術是產業發展的基石。同濟大學何斌教授認為,人工智能的本體技術、控制技術在2024年出現重要進展,實現與大模型技術的結合,在工業、家居等應用場景均取得成功示范,從而為行業的發展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間。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人形機器人具備強大的產業拉動作用與巨大的成長空間。當前,浙江、四川、山東等地都在加緊布局。對于上海而言,高端制造業的基礎、長三角完備的供應鏈及產業配套,以及豐富的高校資源和人才儲備,都為上海在這一產業賽道的“加速跑”打下良好的基礎。可以說,布局人形機器人,浦東有著足夠的底氣,未來發展藍圖可期。
目前,浦東聚焦人形機器人研發創新至產業化落地的關鍵環節,重點從公共平臺支撐、產業政策扶持、投資基金配套、應用場景供給等領域全面發力,集中資源力量、戰略性精準扶持培育壯大人形機器人產業,打造以人形機器人引領的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高地。以國地中心為例,其計劃成立總額超100億元人民幣的人形機器人產業基金,通過資本端的運營,形成產業合力,推動行業生態產業鏈的建立和發展。國地中心還正在浦東建設一個訓練場,可容納100個人形機器人同時進行智能訓練,到2027年將可以滿足1000個人形機器人同時訓練。
對于人形機器人產業賽道,何斌教授認為,只要發揮出中國已有的制造能力和集成能力,著力實現在算力、算法關鍵基礎領域上的技術突破,中國完全可以在人形機器人上有所作為。(完)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中國產業園區招商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部份內容收集于網絡,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刪除 13524678515 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