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首都花園城市添“花樣”
“有了這個平臺,就可以為種植戶及企業、經銷商、科研機構、政府部門等提供線下和線上結合的全產業鏈數據產品場景化服務。”
“花木產業數據資產化是個新課題,這個平臺將成為探索花木產業數據資產化道路的一個新起點。”
10月17日,在北京豐臺召開的全球生態治理(南森)大會——國際花木發展主題會議上,全國首個花木數據要素綜合服務平臺正式發布。
作為有著800余年花卉栽培史的北京花鄉,從“培養花木四時不絕”的養花之所到“買花就到玉泉營”的北方地區重要花卉集散地,再到如今正在崛起的數智化花卉產業聚集地,豐臺正聚力打造千億級花卉產業,全力塑造“北京頭部花園城區”新名片。
小花朵跟隨著時代浪潮升級為大產業,北京花鄉正在發生蝶變。
服務助力,激活“花卉+”經濟新活力
步入位于豐臺區的北京花卉交易中心,滿眼的鮮花讓人目不暇接。在這里,市民可以盡情體驗買花、購花、插花的樂趣。過去鮮花是禮物,現在鮮花是生活。隨著消費升級和審美提升,鮮花消費已從單一的禮品轉變為大眾消費品,成為人們裝點生活、豐富情感的日常選擇。
消費者在豐臺玉泉營花卉市場采購鮮花。人民網記者 鮑聰穎攝
為給市民提供高效便捷的購花體驗,北京花卉交易中心開拓“花卉+”新賽道,通過豐富花卉及周邊產品供給,延長花卉產業鏈條,市民不僅可以來這里選購鮮花,還可以通過“北京花卉”APP一鍵購花、花卉租擺,更可享受花卉養護、定制家庭園藝等多種服務。
“蕞近我們的花卉醫生非常受歡迎,一小時就‘出診’了20多單!”植物醫師于洪娟熟練地點開“北京花卉”小程序,在“花卉健康”版塊邊操作邊介紹,“有些花友由于專業知識受限、日常護理不到位,搬回家的花卉過一段時間就會‘病懨懨的’,于是我們推出了‘線上問診、視頻把脈’服務,為花卉養護提供一站式咨詢和診療,讓居民家里的花草更健康。”
依托產業鏈數字平臺,“北京花卉”通過大數據對花卉的品類、商圈、地區的銷量和價格等進行匯集統計,讓每一朵花都變成一個個抽象的數據,將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更好地融為一體,讓“花卉+”經濟越來越火。
“直接拍,物流不用我們擔心,一般當天拍下,走空運第二天就到北京了。”在北京花卉交易中心的拍賣廳墻上,一面碩大的顯示屏被劃分成6個區域,每個區域各有一個拍賣鐘,在實時進行著鮮切花的展示和拍賣,十多位購買商密切關注著大盤的競拍走勢。
花商梁梅在北京花卉交易中心拍賣廳“進貨”。人民網記者 鮑聰穎攝
花商梁梅看中了一款名為“蜜桃雪山”的香檳玫瑰,果斷拍下了5000枝。她告訴記者:“國慶購花高峰剛剛過去,但玫瑰、康乃馨、百合等各種常見鮮切花依然緊俏。我每天都會過來盯盤,相當于在這進貨。旁邊就有冷庫,能給鮮切花提供很好的保鮮條件。”
梁梅的攤位離拍賣廳不遠,以前進花,她得拜托云南當地的合作伙伴去競拍,多了存儲和物流成本。“而且也看不到花的真實情況,輕易不敢下手。現在在交易中心能及時搶到物美價廉的鮮花,從這兒配送給市里各個花店的花也更新鮮、便宜。”
北京花鄉花木集團董事長林巧玲介紹,當前全國70%的鮮切花都來自云南,由北京花鄉花木集團和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交易中心聯合打造的“北京花卉交易中心——銷地拍賣中心”正是為了優化北京鮮切花市場供應,縮短鮮花采購中間環節,降低采購成本,讓鮮花流通如虎添翼。
“這里不僅是北京首個花卉拍賣中心,也是全國首個銷地鮮花拍賣中心。”林巧玲介紹,在北京的花拍中心,花商只需動動手指,就能實現和兩千多公里外的昆明同步競拍鮮花,“在這里拍和在昆明拍的價格是一樣的。”
北京花鄉花木集團董事長林巧玲正在介紹“北京花卉”產業鏈數字平臺。人民網記者 鮑聰穎攝
“這是荷蘭球根貿易專區,我們與荷蘭的相關平臺對接,獲取荷蘭產地種球的相關數據,以及國內各品類貿易額,數字化展示球根花卉產量、貿易量、價格動態等內容,還可以分享中荷兩國園藝產業發展、新技術更新信息,實現國際合作。”林巧玲指了指身后的大屏幕,“我們的平臺是北京市花卉產業數字化提升的示范樣板,可以服務于京津冀乃至全國花卉流通交易。”
大屏幕上實時更新的交易數據展示了花卉產業的繁榮景象,而花卉拍賣板塊的數據,則讓人感受到了市場的脈搏。林巧玲介紹,該平臺目前個人用戶已超過11萬,線億枝,線億元。
鮮花拍賣中心通過數智賦能,推動了北京花卉數字化交易飛躍發展,而科技創新則可以為花卉交易注入“強芯劑”。玉泉營街道辦事處主任曹雪峰介紹,目前豐臺區正在規劃建設北京國際花卉科創中心和花卉消費體驗空間,將通過城市更新建成一個10萬平方米的總部經濟型花卉科創園區,集合花卉展覽展銷、花樣文旅經濟、花享生活經濟、花卉+綠色科創等業態,吸引產業上下游企業入駐,推動花卉產業向智能化、綠色化、可持續化方向發展。
今年8月,“北京·豐臺花園城市建設大會”召開,對花卉產業進行“謀篇布局”,提出規劃建設“千億級的花卉產業集群”。目前,豐臺已與全國8個城市建立聯盟,未來將同這些地區在花卉科技創新、生產加工、市場銷售等方面開展合作,延長、拓寬花卉產業鏈,增強縱深和輻射面,推動花卉產業步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這個花園是藝術,我百來不厭!從春天的頭部朵花,看到秋天的蕞后一朵花,每個季節的花都不一樣,我幾乎每天都來……”81歲的王樹峰老人對豐臺如琢園的喜愛溢于言表。
如琢園入口。 豐臺區委宣傳部供圖
如琢園原是大興機場線修建后恢復的邊角地,通過精心設計,設置藤本植物展示架、擬自然植物群落、立體花壇等,如今打造成為豐臺區“金角銀邊”工程的代表公園。“如琢園不僅集中展示了800余年的花鄉花卉文化脈絡,還將成為北京蕞大的紫藤觀賞區域。”北京花鄉花木集團副總經理何婷婷介紹,該公園的地被植物有147個品種,擁有三個專利技術,為城市公園建設提供了節能減碳新模式。
而在豐臺區,像如琢園這樣利用邊角地帶改建的街邊花園,已有100多個。
“我們大力開展街心公園、口袋公園、小微綠地建設工作,建成印象玉泉、月季園等一批城市景觀,讓居民實現推窗見綠、出門見景。”曹雪峰介紹。
喜歡吹薩克斯的老宋是豐臺花園的常客:“公園環境好,意境好,還時不時有人捧場!”
豐臺區全力塑造“北京頭部花園城區”新名片。豐臺區委宣傳部供圖
公園串起美好風光,也扮靚了居民的生活。豐臺區以花為媒,讓百姓在花團錦簇中樂享“花樣”生活。
“我感覺經常走著走著,就走進了畫里!”家住公益西橋的鄭福平阿姨笑著說,“現在出了家門就是花園,景美了,心情也更舒暢!”
2024年,北京市全面啟動花園城市建設。作為“花卉之鄉”,豐臺區正以花卉產業轉型升級為引擎,匯集國內國際花卉資源,以花興業,以花惠民,為首都花園城市建設增添新“花”色。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于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民日報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舉報郵箱:
人民網服務郵箱: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舉報郵箱:rmw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中國產業園區招商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部份內容收集于網絡,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刪除 13524678515 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