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廠房更新要守住“文化芯”
老火柴廠變成了新工·數智健康產業園,原友誼服裝廠變身為新工·數能雙創產業園,原無線電元件廠改造為新工·秦淮硅巷柳樹灣數創科技園……近日,央媒聚焦南京城市更新實踐,報道了南京新工集團推動老舊工業廠房“蝶變”“煥新”的故事。
老廠房、老廠區見證了城市工業發展的歷史,承載著獨特的城市記憶,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南京作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工業遺存豐厚,工業片區占據了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篇幅。例如,今天的晨光1865文化創意產業園就是1928年創建的“金陵兵工廠”舊址,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865年李鴻章創辦的“金陵機器局”。百年工業文脈,在此綿延不息。
工業遺產是工業文明的物質見證,具有不可復制的獨特性。今年正式印發的《南京市城市更新導則》提出,“推進歷史資源活化利用,活化利用歷史建筑、工業遺產”。這種“活化利用”不是簡單的改造開發,而是在嚴格保護前提下的傳承創新,更強調工業遺產的“非物質性”,即獨特的文化印記。這些年來,隨著城市更新步伐加快,老舊工業廠房的價值被重新放大和審視,它們經過活化利用,有的變為潮流藝術街區,有的開起博物館、展覽館,有的成為工業文化產業園區、創新創業基地,不僅吸引了眾多市民游客,也為城市發展注入了創新活力與創意元素,推動了城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踐證明,工業遺產活化利用的成功案例,都離不開一顆獨特且鮮明的“文化芯”。
反觀一些項目,由于未能平衡好文化保護與商業開發的關系,要么陷入過度商業化的誤區,要么忽視對工業遺產獨特內涵的挖掘,出現了“空心化”“無特色”等問題。值得稱道的是,為了避免“千園一面”的同質化競爭,新工集團在改造老廠房老廠區時采用了“6+1”模式,即“定位一個細分產業、建設一個科創載體、依托一家核心企業、設立一只股權基金、構建一個共性平臺、聚集一批科創企業和配套一組招商政策”,讓每個園區都形成了差異化特色。
每一處工業遺產都有著屬于自己的“歷史天空”,既映照出時代變遷,也蘊含著奮斗歷程。老舊廠房的更新、工業遺產的活化,不只是物理空間的重塑,更是城市記憶的喚醒、文化基因的再生。唯有守住工業遺產的“文化芯”,通過內涵的挖掘與外延的延展,賦予其以新的認識、新的價值、新的生命,并找到適宜的敘事方法和呈現方式,讓不曾親歷者也可以產生感知與想象,延續情感與記憶——這樣的活化利用,才能真正讓老廠房煥發生機,為城市更新注入活力與內涵;不僅能夠記載過去的榮光,也為當下的生活與未來的發展帶來靈感和啟迪。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中國產業園區招商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部份內容收集于網絡,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刪除 13524678515 僅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