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費派|“AI+”養老產品集結上海老博會搶灘銀發經濟萬億新藍海
新華財經上海6月14日電(記者高攀、杜康)“養老、智能心電衣、AI看護器、毫米波雷達.....”在6月11日至13日舉行的2025上海國際養老、輔具及康復醫療博覽會(簡稱“上海老博會”)上,來自全球16個國家和地區的約500家參展企業,圍繞養老服務、居家護理、康復醫療等應用場景,展示出眾多更智能、更便捷、更安全、更具設計感的“黑科技”養老產品,讓觀眾大開眼界。
隨著人工智能(AI)等新技術在智慧養老領域的加速應用,銀發經濟正成為新的風口,企業紛紛搶灘萬億級的新藍海。
在養老“大頭阿亮”的展區,記者看到,在工作人員的語音指令下,機器人可以完成提醒用藥、播放戲曲新聞、視頻通話等功能,擔當起老人的“貼身助理”。公司銷售部門負責人呂先生介紹,這款機器人既有家用版本,也可以滿足護理院、養老院等機構的很多需求。
以機構場景為例,護理院每2個小時就要巡查一次老人身體狀況,現在這部分工作可以由機器人代勞。“機器人會主動詢問老人吃飯、上廁所的情況,并將記錄形成報告后給到護士。從我們應用案例來看,一些機構在引入這款機器人‘護工’后,查房人力節省60%。”
騰飛科技今年帶來了自主研發的“智能心電衣”。騰飛科技數字醫療事業部副總經理宋敏介紹,這款心電衣通過衣服上的一顆7.8克重量的小小,實現60秒心電圖分析、24小時實時監測,即插即用,可連續使用25小時。
“我們通過高精度和算法,提高了監測的精度和可靠性。這款心電衣可以通過AI自動識別心律異常,而且支持水洗。技術也用在了一款我們監測的床墊上,通過床墊內傳感器收集心跳和脈搏的微弱波動,為睡眠者夜間的生命安全護航。”宋敏說。
北京分音塔科技有限公司在現場展示了AI敲擊呼叫器、AI廚房監測器、AI看護器等居家智能養老產品。當老人在家不慎滑倒、無法說話時,該公司推出的AI敲擊呼叫器可準確識別老人在墻壁、桌子、身體等不同地方發出的敲擊音,進行自動報警,守護老人生命安全。利用視覺智能監測技術,AI廚房監測器可提供煙霧監測、忘關火監測、燃氣泄露監測等功能,確保老人廚房做飯安全。
記者在老博會現場還看到了智能無人駕駛輪椅機器人,通過語音實現起背、抬腿、站立的智能床椅機器人,用算力更強大的AI芯片設計出更好區分環境音、聽感更舒適的助聽器……隨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快速發展,“AI+機器人”正全面融入智慧養老場景,貫穿衣食住行各個方面,推動適老化產品從“被動適配”轉向“主動賦能”,助力老年人享受更高品質生活。
“阿姨您這里有頸動脈斑塊,記得要去醫院復查。”在今年老博會特設的上海康復輔助器具創新產品展區,記者看到,微引科技的展區放置了一款全自動頸動脈篩查機器人,多位老人直接在現場來了一次頸動脈檢查。
“中國有龐大的斑塊人群和不斷增長的腦卒中發病率。不過,基層社區醫院超聲醫生數量又較為缺乏。我們希望設計出一款高度標準化、智能化的超聲篩查設備,讓更多居民在家門口的醫院就能完成篩查。”展區負責人袁靖中介紹,這款機器人一方面通過自動化掃描方式,低成本實現了超聲掃描的標準化;另一方面,通過AI技術提高診斷能力,助力基層慢性病健康管理。目前該產品已在多家社區慢病管理中心和體檢中心運用。
作為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自主孵化的科研成果轉化公司,心靈秀(蘇州)科技有限公司在現場展示了嗅覺識別檢查產品,可用于阿爾茲海默癥(老年癡呆)和帕金森病的早期篩查。
據該公司工作人員介紹,這兩種疾病蕞早期發生病變的腦結構包括嗅覺認知功能相關腦區,蕞早表現出的外顯癥狀是嗅覺功能障礙,可早于認知或運動障礙約5年出現。因此,通過簡單的嗅覺功能檢查,可以有效篩查出高風險群體,有針對性地推薦他們去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更早確診,更早開始干預治療,從而取得更好的康復效果。目前該產品已在上百家醫院進行臨床應用。
記者現場也進行了體驗,手機微信掃描二維碼登錄后,通過嗅聞氣味在手機上做出選擇,提交作答結果并填寫人口學信息后,幾分鐘迅速出具一份嗅覺功能識別檢查報告單,并配有與全國大樣本常模數據庫的云分析對比圖表。配合嗅覺識別檢查氣味集,老人也可居家自行完成檢查,即時生成檢查報告。
在福壽康展臺,記者看到,科技已經賦能企業建立更有效的居家護理方案。展臺人員杞女士向記者介紹,公司通過毫米波雷達傳感器,可以檢測老人的呼吸、心跳等睡眠情況,“這些沉淀的數據,幫助我們更好分析老人的健康趨勢和風險。”
作為國內首個養老產業國際展會,自2000年創辦以來,上海老博會已走過25載春秋。今年為期三天的展會吸引了約500家企業參展,展覽面積達5萬平方米,參展規模創歷屆之蕞,參觀人員數近8萬人,刷新歷史紀錄。上海老博會熱度不斷攀升的背后,則是銀發經濟正成為新的風口,企業紛紛搶灘萬億級的新藍海。
2024年被業界稱為“銀發經濟元年”。中國社會福利與養老服務協會、當代社會服務研究院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的《銀發經濟藍皮書:中國銀發經濟發展報告(2024)》顯示,中國當前銀發經濟市場規模約為7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6%左右;預計到2035年,銀發經濟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0萬億元,占GDP的比重將升至約10%。
中國銀聯執行副總裁胡浩中表示,銀發消費正呈現三大趨勢:一是整體呈現“活力銀發”的特征,當前銀發人群需求釋放的核心變量并非在“老”,而在“小康”和“閑暇”。二是“悅己”型支出占比高,銀發人群消費結構以“為己”“悅己”為鮮明特征。三是生活數字化程度較高,調查顯示老年客群對電商、互聯網醫療等新興業態認知度與認可度較高。
上海是全國蕞早進入人口老齡化且老齡化程度蕞深的城市之一。截至2024年末,上海戶籍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577.62萬人,占總人口的37.6%。隨著養老逐漸向享老轉變,上海銀發經濟市場也蘊含著巨大潛力。
上海浦東新區養老服務和產業促進會會長袁熙婕介紹,浦東新區老齡群體消費能力強、意愿高,銀發經濟有廣闊的市場空間。調查顯示,在旅游、理財、娛樂社交等提高性消費方面,“50-54歲”和“55-64歲”兩組老齡群體的提高性消費支出占全年總支出的約20%,是提高性消費的主力軍。
袁熙婕表示,老齡群體在基礎健康與生活保障類的養老服務核心需求依舊位居前列,而精神慰藉、代辦服務、日間照護等“陪伴式服務”也成為養老服務需求的重要補充。此外,超過30%的社區老人對于適老化的電子類產品及智慧系統設備有明顯需求,可見居家智慧產品有著較大的市場潛力。這為更多養老企業升級產品矩陣、提升養老服務質量提供了參考和方向。
上海已將養老科技產業作為發展銀發經濟、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突破口,依托“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規劃布局建設了上海市養老科技產業園。經過近一年的前期建設,產業園目前已引進40余家養老科技創新企業,建設了養老科技產品的研發測試公共服務平臺和展示平臺、孵化器等配套功能,并與相關高校科研院所共同開展科技項目研發,推進技術轉化。
未來,產業園將進一步圍繞養老科技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加快建設產業協同創新平臺與成果轉移轉化平臺,打造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的國家級高水平銀發經濟產業園,領航“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

產業招商/廠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機:13524678515;?13524678515;?13524678515?
請說明您的需求、用途、稅收、公司、聯系人、手機號,以便快速幫您對接資源。?
長按/掃一掃加葛毅明的微信號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中國產業園區招商網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部份內容收集于網絡,如有不妥之處請聯系我們刪除 13524678515 僅微信